资讯

有趣!太原到底有没有中心?

住在龙城    2023/4/5 10:10:00

前段时间直播的时候,有粉丝互动说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曾经我住在中心,后来中心南移了,现在我再把房子买在新中心,再过几年还是会移走,太原就没有中心!”

回头想想,似乎也不无道理。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太原到底有没有中心?

01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太原的城市格局确实有些不太一样。

纵观全国,如果按照绕城高速为界,很多城市都是呈环形的格局,并一圈圈向外发展。

如果问你这些城市的中心在哪,只需要随便向中间最小的圈里一指,基本上不会错。

选房逻辑同样如此,按照发展规划的方向,尽可能的靠近中心圈,也基本上不会错。

要是问太原的中心在哪,得到的答案可能有很多。

当然,三面环山的地形格局就决定了太原没有办法像成都、北京、郑州那样环形发展,城市不断向南部平原延伸,新旧不断交替……

02

太原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从董安予建晋阳城说起经历了春秋、战国,到唐朝天王三京之北京,再到宋太宗水淹晋阳城,北宋潘美开府唐明镇,到明朝朱棡、谢安建锦绣太原城,明清太原民国甚至解放后太原城的格局一直未变。

城市中心的变迁其实从几条大街的发展当中便可窥一二。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到90年代,太原有了“南城、北城”之分,府西(东)街作为南北城分界,府西(东)街以北至北大街为“北城”,以南至迎泽大街为“南城”,再北、再南则为“南郊”、“北郊”。

曾经辉煌的府西、府东

当时的府西(东)街妥妥的太原中心,华宇、金融大厦、国贸、煤炭大厦、禹皇大厦等商务楼林立,省、市最高行政机构,以及医院、商业、学校等比比皆是。就算放到今天来说,它仍然是杏花岭区内难以撼动的存在。

迎泽大街

后来迎泽大街迅速崛起,两侧分布众多地标,五一广场、迎泽公园、天龙大厦、湖滨广场、天一宫……以及各类省、市级行政办公单位,是太原城市的重要代表,是有关展示太原城市风貌视频中无法舍弃的存在。

南内环

21世纪初全国发展步入快车道,太原这座城市也不只是局限在迎泽大街以北的区域。那时科技、数码产品兴起,南内环建立起了太原的IT王国,大家也把这里称为太原的“中关村”。新太原开始如雨后春笋一般快速生长着……

长风街

再后来曾经“南郊”的村落变成了高楼大厦,长风街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一大批全新的商业带着“新潮”的玩意儿席卷长风、亲贤,大概从2010年至今,酒吧、夜店、KTV等等这这里整夜灯火通明,曾几何时在长风亲贤商圈的光芒之下,数百年的钟楼街都显得黯然失色。

长风商务区

西侧的长风西街同样的,长风商务区方兴未艾,万象城、五大馆、五星酒店、写字楼……俨然已经成为城市的新界面!

南中环

城市不断发展,不断南移,南中环如日中天,曾经不少北城的企业也随着城市发展的步伐迁至这里,各项优质的城市资源也亦然如此……

龙城大街

到如今,龙城大街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新区,西连晋阳湖,东接榆次,正承担起中部城市群“太晋一体化”发展的中轴重任,蕴藏着巨大势能。

化章街正在奋起

再看未来,综改!太原经济产业转型的集聚之地,太原经济发展的未来,化章街东延打通榆次正在推进,一个连接太晋经济发展之区的中轴正在诞生。

5年、10年、20年之后还有汾东、潇河、甚至清徐……

再换一个层面,房价是区域价值的很好体现。府西(东)街、迎泽大街、南内环已经饱和,除了一些占据着某些特殊资源的房子依然坚挺之外,有些老房子甚至很难出手;长风、亲贤除了核心区之外,同样面临难以支撑的问题,不少房子已经开始动摇;南中环、龙城大街坚挺如初;化章街、汾东仍在加油……

03

太原真的是一个没有中心的城市么?

其实不然,我们所谋求的是“多中心”!

一直以来,中心辐射式发展和多中心均衡发展一直是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值得讨论的话题。

理论上而言需要另一个中心向周边地区提供服务,但太原的地理格局似乎限定了这样的发展模式,毕竟辐射的范围力量是有限的,想要实现“发展均衡”真的很难。

特别是在如今新发展格局下,更要侧重空间格局上的多中心发展,通过多个新中心的引擎作用带动区域的发展。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城市把迎泽大街定位为中心,那该如何辐射晋阳湖?如果把龙城大街作为中心,那尖草坪又该怎么办?

“多中心”意味着在城市中,不宜将人口和经济活动过分集中地布局在某个区域,而是应该发展规模互借、功能互补与产业互动的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群体系格局。

多中心发展,各自承担起不同职能,通过发展不同的区域,我们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和分配,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繁荣发展,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同时,多区域发展也能够促进发展的多样性和交流性,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

特别是如今在打造中部城市群的背景之下,则更是强调在城市群内部打破发展壁垒,多中心空间结构与一体化发展模式相融合,可以在较为广阔的地区市场中,更充分地利用各中心各自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让发展速度快的区域和发展较缓区域之间形成功能互补,多中心之间展开良性竞争,提高地区经济效率的同时缩小各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