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龙城 2019/2/26 17:22:00
前言:今天的太原,六大城区各个魅力非凡,中环快速路上跨下穿,公交线路四通八达,更有建设中的地铁、公园、文化景区等等,太原城市越来越大,人们的生活环境更是有了质的提升。
然而太原这座城市已有具有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在古代曾经9次为都。在这2500年中,它经历过盛衰荣辱,也经历过漫长的悠悠蛰伏……生活在2019年的太原,再回过头想想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千年前的太原,历史变迁时代更迭令人感叹!
让我们来看看太原的老地图,感受太原城市的变化……
01
| 春秋至隋唐五代时期(来源于老董著《龙城记》)
最早的太原城为晋阳,始建年代不详,最早的记载是在公元前497年,故址在今晋源区的古城营村、东城角村、南城角村、南北瓦窑村、罗城村以及附近区域一代,是我国当时最著名的大都会之一。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盛赞太原“天王三京,北都其一。”“雄藩巨镇,非贤莫居。”
太原先后为赵国、前秦、北齐、唐、武周、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的都城,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北京”的太原,在北宋消灭北汉之后,太原屡出帝王的历史令宋太宗赵光义感到恐惧和担忧,在火烧加水灌晋阳城之后,这座辉煌的城市在979年被彻底毁灭,另建新城。
(由于该历史较为久远,详细城市地图难寻,我们就简单带过了……)
02
| 982年宋代太原城(转载自高楼迷)
据史籍记载,宋太原城,西至今新建路以东,北至今后小河以南;东南城角在今起凤街铁路宿舍内,东北角在今精营街一带。全城北宽南窄,有四个城门,东面叫朝曦,南边叫开远,西边为金肃,北边为怀德。
在北宋到明初的300多年当中,太原不但没有建设和发展,还因为战争而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03
|明代太原城(转载自新浪博客@空愁士)
到了明代,朱元璋三子朱棡受封晋王后,没有立即来太原,而是先让岳父永平侯谢成到太原修建晋王宫,扩建太原旧城。因旧城西城墙已临近汾河,没有扩展余地,所以只能向东、南、北三面发展。
大家耳熟能详的太原八道城门,有七座都是在当时修建的,北边分别是镇远门(今大北门)、拱极门(今小北门);东边是迎晖门(今小东门)、宜春门(今大东门);南边分别是承恩门(近五一广场附近,民国时期改为首义门)、迎泽门(今大南门);西边分别为阜城门(今旱西门)、振武门(今水西门,原宋建金肃门)。
这八座城门所围合的区域,也就是今天建设路以西、新建路以东、北大街以南、迎泽大街以北这片区域便是当时的太原府城。从此,坚固壮丽,城内池沼台榭遍布。海子堰(今文瀛湖)和城西汾水南流,柳溪妩媚,城周流水潺潺,时称“锦绣太原城”。
| 太原唯一保留下来的明代城门——拱极门(转载自赵太生的博客 特别鸣谢!)
2003年,太原市政府对拱极门城墙遗址进行了修复,拱极门成为了我市唯一一座遗留下来的明代城门。还记得未修复之前,这里已经是残墙夯土门洞,若不是彼时军区打把需要也就拆了。
| 复兴中的明太原县城
另外,2012年我市启动了太原县城的复兴工程,这座县城也是始建于明代早期的。
明朝时期的太原又一次步入了盛况,至此以后也初步奠基了太原的格局,时至今日,太原市很多道路的名称、地名,以及诸多建筑,都是从那个时候传承下来的。
04
|清代的太原城(转载自新浪博客@空愁士)
清代时期太原城的格局与明代相差并不大,在康熙、乾隆年间,太原帮商已具规模,成为了当时全国较大的商业城市之一。
|明清时期太原城内水系(转载自360doc.com @轻轻徐风)
北宋时期新建的太原城地势东高西低,历史时期来自东山和汾河的洪水是太原城一个很大的威胁,洪水破门进城的事件屡见不鲜,久而久之城西便出现了城市水域,由北向南有黑龙池、西泽河、饮马河、后小河、鱼池、西海子、文瀛湖、南海子。
05
| 民国时期的太原城(转载自新浪博客@空愁士)
太原城的大格局从明朝开始就没有发生过太大变化,甚至一直到今天还非常相似。民国时期迎泽公园在当时还是新南海,属于城外的一处水洼地,城外什么都没有,荒凉至极,城西侧,也就是现在新建路以西的位置,还属于汾河乱石滩。
| 1949年解放战争太原战役时期(转载自新浪博客@空愁士)
1948年10月,解放战争太原战役打响,解放军1300余门火炮炮轰太原城,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城墙及城内建筑损坏严重。同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太原城也迈进了新的时代。
06
| 1958年的太原地图(转载自新浪博客@空愁士)
上世纪50年代,随着城市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太原的城墙被陆续拆除,只留下了水西门和小北门。城市逐步向四面八方扩大。从地图上看,迎泽大街南侧、北大街以北还是格外荒凉,就连现在的桃园路附近都是人迹罕至,河西地区甚至都没有出现在地图的主图上,而是在左下角的辅图中加以示意,汾河之上仅有一座迎泽桥。顺带一提,迎泽公园是在1957年建成的。
07
|上世纪70年代的太原(转载自新浪博客@空愁士)
上世纪70年代,太原市区北侧已经扩大到了胜利街,南侧已经到了大营盘附近,河西地区仍然很荒凉,汾河上多了一座胜利桥。
|西海子游泳场(来源于网络)
在这个年代,不得不提的便是西海子,暑期它是人们的游泳场,绝对是60、70年那代人最难忘的回忆。
08
|上世纪80年代的太原(转载自新浪博客@空愁士)
上世纪80年代,城市继续扩大,并且多了一座南内环桥。当时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海子边、钟楼街、开化寺等地成为太原最热闹的地方。
09
|上世纪90年代的太原(转载自新浪博客@空愁士)
到了90年代,汾河进行了治理,胜利桥至南内环桥范围有了汾河公园,也有了滨河路,城市继续扩大。当时的太原还没有6城区之分,市区分为南城、北城、南郊、北郊、河西五区,胜利街、亲贤街甚至还都属于郊区。
10
到了2000年,太原市的规模跟原来的太原“城”相比,已经大了几十倍,这样对比一下更明显:
| 民国时期的太原城(转载自新浪博客@空愁士)
注:最南面蓝色的“新南海”就是今天的迎泽公园,大家跟下图对照一下。
| 2000年代的太原地图(转载自新浪博客@空愁士)
一直到1997年5月8日,太原市调整行政区划,市区分为杏花岭区、迎泽区、小店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和晋源区。随后,我市形成了6区3县1市的格局。其中地处建设路以西、滨河路以东、北大街以南、南内环街以北的杏花岭区、迎泽区两个区,是人们传统认知上的内城区,随着城市的继续发展,其余几区也逐渐被认为是城内。
11
| 今天的太原(地铁1、3号线正在规划中)
今天的太原城,早已远远不止城墙之内,南移、西进、北展、东扩的步伐仍在加快。从城北到城南的距离越来越远,可时间却越来越快;从城东到城西,23座跨汾河大桥使天堑变通途。过去的村庄、农田、荒地,现在已经变成了高楼大厦,羊肠小道变成了宽阔的立交……
|大美太原(来源于网络)
我们城市发展、建设的速度是惊人的,短短几十年间发生的变化更是翻天覆地的。如今的太原正在转型之路上全速奔跑,用不了多久,我们的城市将迈向新的纪元!
以上内容仅为小编粗略罗列,各个街道、各个地区的历史你想帮我补充吗?或者对于这座城市你有什么记忆,欢迎在下方留言哦!